黃山云海成因與規律
更新時間:2020-09-08
成因與規律
黃山山高谷深,林木繁茂,降水量大,東近大海,北臨長江,大量溫濕空氣不斷涌入,因而濕度大,水汽多。同時林木的蒸騰作用,又為霧的形成增加了水汽的來源。含大量水份的空氣,由于地面的輻射冷卻或地形的熱力作用而上升發生絕熱冷卻等多種原因,使水份凝結成云霧,彌漫于峰巒、溝谷之間,匯聚于五海之中。
黃山是云霧之鄉。全年平均有霧日達259天,最多年份達285天,最少年份也有224天。黃山云霧中最奇特的是那“鋪海”之云,即人們嘆為奇觀的“云海”。氣象學認為,只有兩種云霧才能形成云海:一種是云底高度低于2500米的低云;另一種是地形云或輻射霧形成的云。低云主要是層積云。黃山光明頂氣象資料表明,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間,有97%的云海由層積云形成。
以光明頂氣象站為基點,其高度以下云霧覆蓋視野面積達5成以上為一個云海日,其出現次數和平均高度(見附表)。黃山多年年平均有47個云海日,主要出現在9月至次年的5月,冬季最多。月平均云海日5―7個,夏季最少,月平均只有2個。這種明顯的季節變化,是由于形成低云的凝結高度隨季節的變化造成的。黃山主要風景區高度一般為1600米左右。冬季氣溫低,層積云凝結高度一般在800米―1000米之間,山峰均在云頂之上,因而云海出現較多。梅雨季節,隨著氣溫的升高,凝結高度逐漸增高,六七月份可增高到1600米左右,云頂高度已超過或接近大部分峰頂,山上常處于云霧之中,不易看到云海。盛夏季節,熱對流旺盛,氣溫也達到最高,云的凝結高度也達到最高,很少有云頂低于1800米的低云出現,云海也少見。到九十月間,北方冷空氣開始影響,山上氣溫下降,但由于此時冷空氣強度較弱,次數少,因此云海出現次數仍不多。時入冬令,北方冷空氣南下頻繁,使低層水汽抬升,氣溫也最低,平均每月有5-7次云海出現,是一年中觀云海的最佳時期。
- [2025-02-10]宏村+黃山+徽州雕刻體驗3日游
- [2024-08-30]徽州古城、宏村、西遞,畫廊純玩3天2晚定制游
- [2024-08-30]黃山4天3晚親子定制游,家庭游路線參考
- [2024-05-29]黃山徽州6天旅游行程,6天定制游
- [2024-05-11]黃山會議團、黃山培訓會議行程
- [2024-05-10]徽州黃山5天定制游,5天旅游團
- [2024-04-14]黃山徽州3天2晚定制游,3天路線安排
- [2024-04-14]徽州研學方案,3天2晚研學行程